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时间:2024-06-29 08:30: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2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


财会〔2001〕6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会计处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我部制定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


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近几年,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违背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严重违反了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现就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有关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如下:
一、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应按本规定进行处理,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单独设置“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这部分差价不得用于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
二、上市公司出售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出售资产或将债权转移(含出售债权,下同)给关联方,如果实际交易价格低于或等于所出售资产或转移债权账面价值的,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除市场上存在更客观、明确、公允的价格外,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正常商品销售(含提供劳务,下同)
上市公司对关联方进行正常商品销售的,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按以下规定确认收入:
1.当期对非关联方的销售量占该商品总销售量的较大比例的(通常为20%及以上),应按对非关联方销售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对关联方之间同类交易的计量基础,并将按此价格确定的金额确认为收入。关联方之间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在确定非关联方之间同类交易价格时,必须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并提供有关证据。
2.商品的销售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或者与非关联方之间的商品销售未达到商品总销售量的较大比例的(通常为20%以下),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实际交易价格不超过商品账面价值120%的,按实际交易价格确认为收入;
(2)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商品账面价值120%的,将商品账面价值的120%确认为收入,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如果有确凿证据(如历史资料、同行业同类商品销售资料等)表明销售该商品的成本利润率高于20%的,应按合理的方法计算,例如,按商品账面价值加上按最近2年历史资料等确定的加权平均成本利润率与账面价值的乘积计算的金额确认为收入,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本规定所称的成本利润率,是指按商品销售毛利与商品销售成本计算的比率。
(二)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他销售
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他销售,是指除正常商品销售以外的商品销售、转移应收债权、出售其他资产等。
1.非正常商品销售
上市公司对关联方进行非正常商品销售的,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应按出售商品的账面价值确认为收入,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出售商品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2.转移应收债权
上市公司将其应收债权转移给关联方,应按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3.出售其他资产
上市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应将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相关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上市公司同时出售资产、转移负债的,实际交易价格超过出售相关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三)上述各项资产在出售前,应按相关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资产出售时,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应一并结转。
三、关联方之间承担债务的会计处理
关联方之间一方为另一方承担债务的(非债务重组),承担方应按所承担的债务,计入营业外支出(承担关联方债务);被承担方应按承担方实际为其承担的债务,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债权人对债务人豁免的债务,仍按相关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有关债务重组的规定处理。
四、由关联方承担费用的会计处理
关联方之间一方为另一方承担费用的(如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承担广告费用等),如这些费用是被承担方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支出,应当反映在被承担方的成本费用中。被承担方收到承担方支付的款项,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如果承担方直接将承担的费用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被承担方应按承担方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承担方应按实际承担的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承担关联方费用)。
五、委托及受托经营的会计处理
对于委托及受托经营,应当确认受托方是否为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如果受托方实质上并未对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则委托方或受托方取得的委托经营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如果受托方实质上对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了经营管理服务,则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受托经营资产
受托方接受委托,对关联方提供的资产进行经营并收取固定费用,或按合同规定视具体情况收取受托经营费用的,受托方应于取得受托经营收益时,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如果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超过按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则应按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即,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如果受托经营资产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受托方承担的,受托方应于相关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支出。
(二)受托经营企业
受托方接受委托,对关联方委托经营的企业进行经营,并按照受托经营企业实现利润的一定比例收取受托经营费,或者受托经营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均由受托方享有或承担,或者以其他方式收取受托经营收益的,受托方应按以下三者孰低的金额,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1.受托经营协议确定的收益;
2.受托经营企业实现的净利润;
3.受托经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按净资产的10%计算的金额。
受托经营企业发生的净亏损,应由受托方承担的部分,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承担托管损失);如果按照受托协议规定,受托经营企业发生净亏损,仍能获得委托方支付的托管经营费用的,受托方应于取得委托经营收益时,扣除由其承担的净亏损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委托方支付的委托经营费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托管费用)。
(三)上市公司将部分资产或被投资单位委托其关联方经营,按委托协议规定收取固定收益,或按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等收取委托经营收益,按上述同一原则处理。
六、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占用资金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以支付资金使用费的形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应于取得资金使用费时,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如果取得的资金使用费超过按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应将相当于按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的部分,冲减当期财务费用,超过按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七、本规定所称的关联方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规定的存在关联方关系的各种情况加以确定。上市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作充分的披露,对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作出特别说明,并分别说明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中有关关联交易差价的性质、形成原因及金额。
八、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制发《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的通知

工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制发《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的通知
工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规定,我局制定了《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现将该报告书式样印发给你们,请按式样自行印制,并按照执行。
企业法人年检报告制度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重要措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切实做好年检报告书的发、收及检验工作。
《企业法人年检报告书》登记注册事项中的有关栏目,参照我局工商企字〔1988〕第258号文件附件二的有关规定填写。填报年检报告书的具体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安排。
《外商投资企业年检报告书》仍按我局工商企字〔1987〕第297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凡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名称冠以“中国”、“中华”字样的公司(企业)和全国性公司的子(分)公司所提交的年检报告书,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每年五月底前整理成册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司一套。



1988年12月6日

景德镇市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告、检查制度实施办法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第24号


  《景德镇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实施办法》、《景德镇市行政执法持证上岗制度实施办法》、《景德镇市行政执法督办制度实施办法》、《景德镇市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告、检查制度实施办法》已经2002年5月10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许爱民  

二OO二年五月十七日   


景德镇市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告、检查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及时了解、掌握法律、法规、规章在全市的贯彻实施情况,根据《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及省政府《关于建立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反馈制度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律、法规、规章是指立法机关在其立法权限内制定的,主要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执法情况报告制度,是指具体负责实施的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实施一定时间后,将执行情况书面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报告的制度。

  本办法所称执法情况检查制度,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下级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活动的制度。

  第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其所属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分别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和部门负责行政执法情况检查、报告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执行情况报告

  第五条 市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和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开展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告工作,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六条 法律、法规、规章生效后3个月内,负责实施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实施方案、步骤及有关措施书面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实施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将实施方案、步骤及有关措施书面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七条 报送方案、步骤及有关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正式规范性文本及其有关材料;

  (二)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内设工作科室建制情况;

  (三)宣传培训计划;

  (四)实施步骤及工作计划;

  (五)拟将建立的配套制度或设想;

  (六)其他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实施的内部工作制度及行为规范。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实施后的次年第一季度及以后每年第一季度,负责实施的县级人民政府或行政执法部门应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并同时报送该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九条 执行情况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概况及其成效;

  (二)有关配套制度或措施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三)有关执法档案的建立和执法情况的统计结果;

  (四)实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五)有关典型案件或案例及其分析处理情况;

  (六)下一年度实施工作计划。

  第十条 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告以主要的法律、法规、规章为主,结合配套法律、法规、规章一并报告。综合执法部门在报告执行情况时,对相互之间关联不大的法律、法规、规章应分别报告。

  第十一条 报告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具体、准确反映贯彻实施情况。

  报送方式可邮寄,也可直接送交。邮寄的以寄出邮戳为报送日期,送交的以送交当日为报送日期。

 

第三章 执行情况检查

  第十二条 市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和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行政执法情况检查的具体工作,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拟定行政执法情况检查工作计划,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计划需报同级政府批准;

  (二)编制执法情况检查方案,确定检查重点、范围、方式并组织实施;

  (三)对执法情况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处理建议,提请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四)协调政府、部门之间执法过程中的矛盾,对属于具体应用中的问题,逐级提请有权机关进行处理;

  (五)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提交执法情况检查专题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批准后具体执行。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应在每年第一季度编制本年度的执法情况检查计划,拟定检查方案、步骤,确定检查项目和重点。

  第十四条 执法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法律、法规及规章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及制度的建立情况;

  (三)行政执法文书档案建立情况;

  (四)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情况;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的执行情况;

  (六)罚没款及罚没财物的管理和处理情况;

  (七)其他需要检查的项目。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情况检查项目和检查重点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一)根据上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的部署确定检查项目的重点;

  (二)根据同级权力机关的决定确定检查项目;

  (三)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重点及本行政区域内存在的社会反响较大的问题确定检查重点。

  第十六条 执法情况检查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检查方式采用自查和抽查相结合,抽查可采用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主要是根据每年第一季度的检查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部门地进行;不定期检查是指根据国家和上级政府的要求及同级权力机关的决定等进行的检查。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情况检查的形式可以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进行:

  (一)组织检查。指集中人员统一或分组进行检查;

  (二)部署自查。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检查项目,布置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自查或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根据需要布置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自查,自查机关向部署机关报告自查情况的方式;

  (三)相互抽查。指在上级人民政府或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对不同县(市、区)、不同部门一个或几个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进行相互检查的方式;

  (四)其他形式。

  第十八条 检查人员在进行执法情况检查工作中有权要求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介绍其行政执法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和召开有关会议,被检查单位应予支持。

  检查人员在履行检查职责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反映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被检查单位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九条 对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意见,应在行政执法检查结束后半个月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章 责 任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报送工作的督促、检查。对迟报的执法单位责令限期补报;逾期补报不报或拒报的,上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可予通报批评,还可建议报送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执法情况检查活动中发现被检查单位及有关人员有违反本制度第十四条第(四)、(五)、(六)项规定,应及时向监察、财政、审计等职能机关反映并提出处理意见。对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损失,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违反本制度第十九条规定,拒绝检查、隐瞒情况或故意刁难检查人员的,依照《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各部门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的报告和检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景德镇市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