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宣城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的通知

时间:2024-06-02 16:55:3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5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宣城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的通知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宣城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的通知

宣政办〔2010〕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宣城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四日


宣城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

第一条 为便于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作用,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安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是指市政府在本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新闻媒体及其他有关部门中聘请的兼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
第三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重视和支持法治政府建设,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有较高的政策理论和法律业务水平;
(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善于听取和反映各方面的意见,敢于依法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 聘请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及其他有关部门提出选聘的意向性意见;
(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的意向性意见,在征得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同意后,提出推荐人选;
(三)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被推荐人选进行审查,提请市政府审核批准;
(四)市政府印发聘任通知、颁发聘书。
第五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工作职责:
(一)了解全市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情况,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
(二) 及时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和有关行政机关反映、传递社会各界对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应邀参加市政府组织的行政执法检查、依法行政考核等活动;
(四)办理市政府其他行政执法监督事项。
第六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享有的权利:
(一)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情况进行查询;
(二)根据工作需要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三)参加有关政府法制工作会议;
(四)调查了解行政执法有关问题;
(五)获得有关法制书籍和执法资料;
(六)参加行政执法监督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应当履行的义务:
(一)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遵纪守法,遵守制度,保守秘密;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八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监督程序和监督结果的处理:
(一)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安徽省行政执法监督证》,表明身份,亮证监督。证件要严格按照《安徽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管并正确使用,不得借作他用,一旦遗失应当立即报告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并登报声明作废。
(二)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发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执法现象,可以当场提出纠正意见或向有关行政机关建议予以纠正,也可以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和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监督意见。
(三)相关行政机关对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场能够解决和纠正的应当当场解决和纠正;当场不能解决和纠正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就问题的处理情况向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作出书面答复并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作出书面答复或答复不满意的,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请市长签署督查令,责成有关行政机关依法查处,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督办。
第九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在新一届政府组成后选聘,聘期与本届政府任期相同,可连聘连任;聘期内工作岗位发生变动的,可予以调整。
第十条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聘任期间不脱离原工作岗位,工资、奖金、福利等均由原单位负责。
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日常联系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工作例会,征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交流工作情况、探讨研究执法监督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等。
(二)组织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参加有关会议和行政执法监督活动;
(三)向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推荐单位或所在单位通报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工作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市政府对恪守职责、成绩突出的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予以表彰。
第十三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宣城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聘请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

国务院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

(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九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一九八0年六月四日国务院发布)

第一条 为了发扬革命烈士忘我牺牲的精神,教育人民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英勇奋斗,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性的,称为革命烈士,其家属称为革命烈士家属。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革命烈士:
(一)对敌作战牺牲或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的;
(二)对敌作战致成残废后不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三)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建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
(四)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
(五)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第四条 革命烈士的批准机关:
因战牺牲的,现役军人是团级以上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
因公牺牲的,现役军人是军级以上政治机关,其他人员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五条 本条例第三条规定以外的牺牲人员,如果事迹特别突出,足为后人楷模的,也可以批准为革命烈士。
前款革命烈士的批准机关,现役军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其他人员为民政部。
第六条 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的,由民政部向革命烈士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搜集、整理、陈列著名革命烈士的遗物和斗争史料,编印《革命烈士英名录》,大力宣扬革命烈士的高尚品质。
第八条 革命烈士家属的抚恤,按照作战牺牲军人家属的有关抚恤规定办理。
第九条 本条例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褒扬革命烈士的规定同本条例有抵触的,以本条例为准。


水利基本建设大型设备急需物资运输管理办法

水利部


水利基本建设大型设备急需物资运输管理办法


颁布日期:1996.09.09



水利基本建设大型设备急需物资运输管理办法
(1996年9月9日水利部印发)
为了适应水利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确保水利基本建设所需大型设备和重要物
资的运输,特制定本办法。
一、运输管理机构及职责
水利部物资局归口管理部直属和地方水利基本建设所需大型设备及事故抢修等
急需物资的运输工作。其职责是:
1.根据国家下达的水利年度建设计划会同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大型设备运输年度
计划。
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型设备运输的调度协调等管理工作。参与大型水利建设
项目所需设备运输的可行性研究,参与运输费用的协调审查工作。
3.负责召集大型水利建设项目所需的专项运输协调会。
4.对运输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招标投标制度,并对运输合同进行鉴
证。
二、大型设备运输计划编制
1.年度大型设备运输计划的编制,由主管建设单位根据部下达的建设计划每年
2月28日前填报“年度建设项目大型设备运输计划表”(详见附表)一式两份报物资
局,汇总后报铁道部。
2.国家重点工程急需物资的运输,各制造厂或工程主管单位在向发货车站、铁
路分局报送月度货运计划的同时,于每月8日前报物资局,由物资局汇总后报铁道部
重点安排。月度运输计划及发运情况,各单位要及时反馈。
3.由于情况发生变化,大型设备运输需要变更计划时,应提前电告物资局,以
便及时与铁道部联系,安排好运输。
三、大型设备运输调度及协调工作
1.各建设项目单位要及时将工程大型设备运输方案报送物资局,物资局及时与
有关部门联系,并积极做好协调承运工作。
2.大型设备运输以国家年度水利建设计划及报送铁道部的大型设备运输计划为
依据,在国家计委、铁道部的支持下,统筹安排和调度车辆。各工程单位在大型设
备运输过程中,对超级超限设备特别是禁止会车的设备运输要委托或派专人押运,
掌握运行情况并及时反馈物资局,以便会同有关部门解决运输途中发生的问题。
3.各建设单位要根据情况设专人负责大型设备运输工作,及时通报运输工作信
息。
四、其它工作
1.各建设项目单位在开工时,应认真研究所建项目大型设备的运输问题,对所
选设备的生产厂家、设备规格、尺寸、重量等要有明确说明,对大件运输实施方案
(包括运输方式、使用车辆、行车路线、安全措施、运输时间、运输费用等)要有
专题报告,并经水利部物资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2.为做好大型设备运输的组织与服务工作,本着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对运
输项目将收取一定的管理服务费。服务费收取标准以保证运输服务人员费用开支为
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